

被查获的走私钻石。深圳晚报记者 王在兴 摄
因毗邻香港的地理区位、深港两地商品的价格差异,使得深圳俨然成为走私分子的“中转地”。
据了解,目前深圳走私治理情况,“泛水客化”现象日益凸显,海上走私大案时有发生,海关人士表示,在扩展监管链条之外,有关部门应联动综合治理,才能形成“齐抓共管”的打私新局面。
口岸水客“蚂蚁搬家”
罗湖口岸一天通关人数达25.8万,进出的几十万人中,隐藏着行李携带、贴身夹藏物品的水客。
罗湖海关关员介绍,“水客”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为港货经营者,多为个人性质,在香港买奶粉、尿片等日用品回来在自己的店面销售;另一种则为团伙性质,有很长的走私链条。他们多数用“蚂蚁搬家”的方式过关。
深圳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工作人员介绍,海上走私分子的线路主要有两条。东线,走私分子香港装货后,驶往大亚湾、大鹏湾及沿海非设关地。西线,主要途经蛇口,走珠江口海域,沿珠江上溯到番禺、中山、珠海等地,或走外海到阳江等地卸货。
“泛水客化”来势汹汹
近年来,“泛水客化”现象来势汹汹,罗湖海关一位负责人表示,职业水客每天往返次数过多,海关拦截相对容易,水客团伙便将目标投向普通旅客,甚至是小孩。
海上走私船只主要包括高速快艇“中飞”、渔船、小型受监管船只(夹藏货物),其中“中飞”因高机动性,最让缉私队员头痛。这些走私快艇15分钟就能从香港到达深圳。
海关人士表示,将扩展前中后3段监管链条,并与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走私。
在前段链条,主要是情报经营工作,近些年来,深港在查缉走私的情报交流合作上越来越密切。在中段链条是改进设备,添置更快的缉私艇、更新的扫描装置。此外,后段链条,海关希望多部门联动,比如公安部门可以考虑限制多次违规的人员和两地牌车辆进出境;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整治流通环节“水货”销售等。